人勤春来早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春早人更勤。
2月的西昌正处于乍暖还寒时,分布在各地的草莓种植田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由此带来的采摘游、外销旺,为农业生产开了好头,更成为助农增收、推动文旅发展中一抹带着香甜的红。
采摘游,丰富景区文旅体验
“这是今天早上刚摘的草莓,很新鲜!”走进大石板古村草莓种植基地,前来体验草莓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
邛海湖畔的大石板古村依托资源禀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从餐饮、娱乐、住宿多维度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成为西昌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这里的草莓种植业也吃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通过开放草莓采摘,实现了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文旅深度融合。
“春节期间,采摘草莓的游客很多,每天的采摘量达五六百斤,游客数量达七八百甚至上千人。”阳光草莓采摘园负责人陈虹良介绍道,“露天草莓很受欢迎,游客摘了 直接就可吃,味道好,所以回头客也很多。”
展开剩余79%据统计,大石板古村周边草莓种植面积超40亩,平均亩产在3000斤左右。种植户们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草莓种植+休闲采摘”模式,做到“入园采摘+批发零售”相结合,既丰富和拓展了当地旅游业态,也增加了收入。
外销热,高品质成就水果名片
除了草莓采摘体验,西昌栽种的草莓更凭借高品质成为不少水果商的稳定货源,在金泰水果批发市场做水果销售的张倩就是其中之一。“目前销售的草莓主要来源于大石板古村和川兴镇附近,品种以巧克力、红颜、隋珠、粉玉为主,每天 销量差不多有几百件,主要销往成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这些优质的冬草莓从西昌出发,满足着各地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草莓的需求,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来自西昌的美味。
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巫维介绍,“西昌的冬草莓从11月份开始上市,成熟期一直可以持续到次年4、5月,大量上市主要在1、2月,这段时间市场行情比较好,价格比较高,最高的时候好品质的草莓可以卖40元、50元一斤。”
如今,西昌冬草莓品质高、味道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已经成为西昌水果的一张亮丽名片。
草莓香,成就发展增收路
目前,西昌市草莓种植主要分布在阿七镇、佑君镇、黄联关镇、太和镇、裕隆回族乡等地。其中,太和镇种植历史较长,小草莓撑起了产业发展增收路。
走进位于太和镇太和村的刘乐草莓种植园,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散发着幽幽果香,工人们在田间忙着采摘,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据了解, 刘乐的草莓种植起步于三十多年前,最初只有零星的几亩地。借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镇村党委的帮扶,他抓住机遇,通过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等措施,实现了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今,刘乐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40亩,年产值高达两百多万元。
草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村民们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每年11月底至次年5月的采摘期内,每天都有20多名村民在刘乐的草莓园工作,人均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这些村民大多是留守妇女和老人,草莓产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一户带动一户,如今在太和镇太和村种植草莓的农户不在少数,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太和村草莓种植面积超200亩,每年产值超千万元。
草莓红,振兴发展前景好
西昌冬季温暖,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些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草莓糖分的积累,所以西昌冬草莓种植优势明显。草莓的甜蜜事业不仅点亮了文旅融合的新亮点,也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阿七镇从2014年就开始种植草莓,种植面积近400亩,更在2024年推陈出新,开启“玉米+草莓”绿色生态轮作模式。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方法,通过科学调控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差季生产的同时还能填补市场空白。
“第一批草莓已经通过电商发往沿海城市,第二批草莓的高端品种在达到标准后,将会出口俄罗斯或者东南亚一些国家。”西昌安宁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王飞龙对草莓市场充满信心,“五年内,我们计划把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打造阿七玉米制种和草莓轮作示范园区,通过打造西昌草莓出口基地,推动采摘、旅游加研学加新农村风景的第三产业发展。”
在西昌草莓产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作为行业技术主管部门,涉及的经济作物站、植保植检站等相关科室技术人员走入田间地头开展草莓种植技术指导、草莓果品农残监测等工作,让种植户生产出品质好、质量安全的草莓,确保消费者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草莓,进一步提升草莓的品质和竞争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西昌从一颗草莓破题,从草莓生产、商贸到打造农业+旅游产业高地,一颗颗草莓,带动了越来越多农户走向富裕。据统计,2024年西昌草莓种植面积1998.9亩,产值达4397.8万元。2025年西昌草莓种植面积1622.7亩,产值预计达3245万元。
展望未来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西昌的草莓产业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活力,书写属于这片土地的新篇章,让勤劳的人们在甜蜜的事业中收获满满的幸福和希望。
发布于:北京市